2)第417章 张二郎显圣真君_瀚海唐儿归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人一路行了大约十里左右,又累又渴,终于看见了一个小镇子。

  小镇名叫长城堡,原本是控扼兰州到渭州之间的军堡,被吐蕃人占据后就废弃了。

  而等到张昭一统河西陇右,长城堡又被重建了起来。

  不过重建后,军事作用大大下降,反倒是依托这个军堡形成了一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小镇。

  小镇的官长,就是长城堡的守军队正,同时也是狄道县的县尉。

  众人刚刚走近,就听见镇子里敲锣打鼓一阵喧哗,好不热闹。

  县尉一见是秦渭两州过来赶考的学子,赶紧过来邀请他们观礼。

  原来兰州距离凉州更近一些,那些考农学的,已经考完了,得了勋位的,正在庆祝。

  范质这才知道,张大王设立的这个农学科,是干什么的了。

  不同于明经等科人数太少,需要全凉国学子一起考才有氛围。

  也不用于武举是可以分出高下一二,需要等到大家一起较量。

  农学科的考核非常简单,就是对于四时八节的掌握,育种选种的熟练程度,各处庄稼蔬果如何套种以达到最高产,如何肥地以及对于农具的维修和使用。

  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,也不存在泄题不泄题,判定是否中试也很明确,所以农学的科考就很简单了。

  而且农学中试的学子,也不像文武科举出身那么高,张昭设计了一个打分标准,在分数线以上的就中试,中试之后的起点一般就是从九品的承信郎。

  这种低级别武官,一年能有几匹布,二百斤粟米和少量的盐糖茶赐下。

  最大的好处就是获得了官身,回到乡里之后,地位当然比一般农人高得多,很多还能兼任乡老里长之类。

  主要的任务,就是把他种地的手艺,教习推广给周围的农户。

  每一个承信郎大约要负责教授少则七八十户,多则一百多户的农户,每年还要根据教授农户的亩产展开评审。

  每一年农闲时,各地的承信郎要以州为单位聚集在一起,交流心得,安排农时,以及协调耕牛,水源的分配。

  当然,这是最基本的中试者,此外还有两种可以授予正九品的承节郎和保义郎的情况。

  其中保义郎还会有农学博士的称号,每年的得到的米粮、布匹、盐茶糖等,要远高于从九品的承信郎。

  但前提是他们都不能回到原籍,必须要等待吏部的挑选,然后安排进入胡汉杂居的地方教授农学。

  人离乡贱,哪怕是去做官,那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,何况还是这种并非正式官员的职务。

  今天长城堡中热闹非凡,就是因为他们这里有三个农学博士,将要被分到临近的河州,去教授羌人们种地。

  范质看了眼来迎接这三个农学博士的羌人首领,不由得为他们捏了一把汗。

  这些羌人穿着厚厚的皮袍子,背上背着长长的硬弓,这种弓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hkd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