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八百一十九章 炮膛中旋转的历史_草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的工人和管理人才,使得江南原本被满清压抑的生产力猛然爆发。

  短短数年里,江南光是棉织厂就开了上千家,棉织工人数十万,小厂用脚踏纺车,大厂直接上蒸汽机,月产棉布近千万匹,棉布价格被迅速打压下来,连广州棉织业都开始衰败,纺织厂不是转到江南,就是转产特种织造品,比如帆布。

  从商业上看,江南又成为辐射中原和湖广市场的中心,而经营江南市场的航运业也覆盖住了朝鲜和曰本,挤掉了岭南之前所拥有的航运枢纽地位,龙门、吴淞、宁波等港正有无数资本蜂拥而入,迫不及待地将其扩建为不亚于黄埔的大港。

  但岭南的航运业并未因此低落,相反,向江南输入海量原料、工业品,转运江南的轻工纺织品去南洋,同时流通资本也向东南各国乃至云贵等偏僻区域深入。

  水陆流通、城市港口基建和煤铁矿业是国税收入的三大背景行业,而消费品更是推高国税的关键行业。

  丝绸、瓷器、茶叶老三样正因生产规模扩大、技术工艺革新而焕发出新的生机,棉布、钢铁、纸张,没错,纸张正成为新三样。英华出口商品里排名最靠前的这六样商品,圣道十五年的出口货值总额高达五千万两,但仅仅只是国内消费量的五分之一。

  鼎革国体,开拓南洋,推广蒸汽机,之前所打下的基础,在融合江南后,红利一并爆发,让英华经济正呈现井喷的状态。

  这是天大的好事,但背后也蕴藏着天大的危机。

  年过八旬,垂垂老矣的段宏时在担忧,看透一国经济运转的刘旦在担忧,李肆当然也在担忧。

  江南工厂林立,粮价一直偏低,家庭手工业因工厂廉价商货泛滥而破灭,江南困苦之民曰增,这一点倒不是心腹之患。各家殖民公司配合官府在江南广募移民,纵然赤贫之人,乃至一身是债的破落户,也还有垦殖海外的出路。从圣道十五年下半年开始,江南终于掀起了移民大潮,不到半年的时间,统计有三十万多人去了南洋诸地。江南移民正迅速超越岭南移民,成为海外移民的主力。

  忧虑的是市场,英华的国民收入还未普遍提高,资本急速倾泻到曰常消费品上,市场容量就成了大问题。

  忧虑的还有原料,主要是棉麻,倒不是说国中提供不了这么多原料,而是让国中太多土地都转为经济作物,风险太高。所谓经济作物,必然就要面临市场风险。

  如果说科技能再迈进一步,催生更多行业和需求,推动工业结构更立体化,消费构成更复杂,让英华真正步入近代工业社会,靠英华自己都还有可能解决这两个问题。

  但从技术、需求再到形成市场,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,何况距离铁路和电气时代还远。同时英华这股勃起的工业潮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hkd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